你会不会觉得奇怪,马年春节假期将尽之时,当路透社报道豪华跑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宣布召回1.759万辆跑车消息时,人们关注的焦点竟然是中国零部件商造假?阿斯顿·马丁的召回几乎演变成对“中国制造”的讨伐。
2月5日,阿斯顿·马丁于宣布,由于一家中国次级供应商提供的油门零部件存在缺陷,将召回2007年11月以来生产的所有左舵车型和2012年5月以来生产的所有右舵车型(Vanquish跑车之外),涉及2008至2014年款的车型,总计17,590辆——由于超豪华品牌阿斯顿·马丁销量规模相对较小,而该数字占据了2007年至今生产的全部跑车大约75%的比例。 引发中国人关注的是,在提交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文件中,阿斯顿·马丁解释称,召回涉及车辆的油门踏板杆由中国深圳科翔模具工具有限公司(Shenzhen KeXiang Mould Tool Co Limited)负责生产,该公司未按要求采用杜邦公司的塑料,而用假冒材料制造油门踏板,使得踏板容易断裂,增加车祸的风险。
不得不说,阿斯顿·马丁的公关水平“颇高”——它忽略其内部对于采购、供应商及产品监控等一系列过程中的问题,而将人们的关注点直接并成功地转移到了第三方上,减轻了其所面临的舆论压力,并成功地在全球汽车制造业中打压了“中国制造”。在宣布召回后,阿斯顿·马丁发言人表示,其计划在2014年尽快将踏板臂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英国。
打着英伦贵族招牌的阿斯顿·马丁,竟会选择一家名不见经传、连官网都没有的小公司做供应商,且问题出现长达近七年才被发——这或许令人觉得荒诞,但在召回背后,是阿斯顿·马丁近来难掩的颓态。 阿斯顿·马丁自2007年被科威特Adeem Investment of Kuwait、Investment Dar和英国商人John Sinders的合资公司收购之后,虽然依旧顶着独立运营的豪华车品牌头衔,但却在销量持续下滑中亏损。 2007年,阿斯顿·马丁达到了销量7900台的历史最高记录,随后便一路走低。2012年,阿斯顿•马丁汽车销量由2011年度的4200台缩减到3800台。销售量的下滑导致了公司愈发不景气。据《每日电讯》报道,2012年阿斯顿•马丁损失利润额高达24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400万元),而2011年亏损21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070万元)。
2013年,阿斯顿•马丁并未从泥淖中走出,持续的巨额亏损令其成立100周年的庆典都被阴霾所笼罩。同年,它宣布小天鹅Cygnet车型停产。此款车型基于丰田iQ平台开发,专门面向高端客户群体开发,然而此款上市后并没有取得较大成功——仅售出了约150台。
持续的亏损或许是阿斯顿·马丁选择小型供应商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阿斯顿·马丁的产量很小,找大厂合作的话,因为要单独开模具,要价会比较高,而小的供应商不会那么挑剔”。 若不是美国康涅狄格州针对阿斯顿·马丁的一次交通事故开展调查,此问题或许还将继续隐藏一段时日——由此亦足见阿斯顿·马丁在管理过程中的巨大漏洞,而汽车公司本应对供应商零部件的质量进行多次检测,达标才方可生产。 而无论是断轴门亦或是其他各种“门”,似乎没有汽车制造商直接将其供应商推到风口浪尖,唯独此次。我们并非想为涉事的中方企业“洗白”,但《汽车商业评论》亦想指出这背后的种种可能。此次召回,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科翔成为了阿斯顿·马丁掩盖其内部漏洞的“替罪羊”。 中国制造一直以来背负着并不太好的名声,在向中国创造迈进的道路上步履艰难,阿斯顿•马丁召回事件让人担忧,是否在今后只要涉及中国企业,只要将责任推给“中国制造”,汽车制造商就可能躲过舆论的责难? 目前,中国零部件行业年产值已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亦正在努力挣扎,避免沦为合资企业贴牌生产者的同时,也试图走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平台,但诸如此次事件,无疑影响着一部分日益壮大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声誉。 此番中国供应商被推往台前,又是否源于西方世界潜意识里的“中国威胁论”?而如果我们往好的方向来解读,“中国威胁论”至少意味着中国企业们或许存在着与老牌零部件企业们势均力敌的可能性。 当然,我们亦不得不指出,假如召回部件确实是科翔提供,那它又是难辞其咎,同时再次证明中国零部件求存图强还任重道远。这是更为可怕的现实。
|